垃圾填埋作為世界上處理城市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聚集了來自家庭和醫(yī)院的各種廢物,其中含有大量的抗生素和ARB,這使垃圾填埋場成為ARGs積累和擴散的重要場所。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將富集大量的ARG,經過處理并將最終排放到環(huán)境中,這將導致ARGs在環(huán)境中出現和擴散。先前的研究表明,垃圾滲濾液中含有大量ARGs,而含有ARGs的出水的排放將導致ARGs不斷進入環(huán)境。然而,關于垃圾滲濾液處理廠處理后出水對接收河流中的ARG豐度和組成影響的研究還很少,同時,出水排放引入的ARGs的種類以及富集情況仍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huán)境研究所蘇建強研究員團隊在垃圾滲濾液及其出水排放河流中的抗性基因分布方面取得進展。研究成果以Antibiotic resistome in a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plant and effluent-receiving river為題發(fā)表在學術刊物Chemosphere上。該研究基于16S rRNA高通量測序與高通量定量PCR等技術研究了垃圾滲濾液處理過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特征變化,并評價了滲濾液處理后出水排放對其接收河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樣性和豐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垃圾滲濾液處理過程顯著改變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細菌的群落結構。在出水和下游河流之間檢測到相似的細菌群落結構和ARG分布,它們均由多重耐藥類和β-內酰胺類抗性基因主導,并且具有比河流上游更高的ARG相對豐度。在出水和河流下游樣品中均檢出了七個抗性基因,而在上游河流中未檢出,其中包括編碼對萬古霉素(vanXD和vanSB)和碳青霉烯(cphA和blaGES)抗性的基因,這暗示了出水排放對其接收河流的影響。
這項研究表明在向環(huán)境排放處理后的垃圾滲濾液時存在傳播抗生素抗性的風險,這需要對ARGs進行監(jiān)測并開發(fā)相關技術以降低風險。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究發(fā)展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廣東君道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垃圾滲濾液處理、污水處理,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6項、國家發(fā)明專利7項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我司集13年項目經驗之大成結合現代最先進的處理工藝研究制造出一款一體化可移動滲濾液處理設備,設備的型號有:50T/D、100T/D、200T/D,皆可靈活組合運用,滿足各種項目需求,設備全國3天到場、3天調試出水、終身售后服務。我司接受滲透液處理EPC總包工程、BOT(建設運營移交)、EPC+C(總包+運營)、技改+提標投資+運營等工程模式。